2009年3月30日

《让生活快乐的15个习惯》



习惯1:把拥有一颗爱心作为习惯        

习惯2:坚信"会好起来的"

习惯3:挑战新事物

习惯4:培养专心致志

习惯5:向心中的楷模学习

习惯6:体会别人的感受

习惯7:珍惜邂逅

习惯8:吃饭不过八分饱

习惯9:不要在吃饭这个问题上过于谨小慎微

习惯10:尽量步行

习惯11:与大家共享体育的乐趣

习惯12:发现欢乐

习惯13:消除精神疲劳

习惯14:发现自己的责任

习惯15:不要被习惯所束缚

2009年3月15日

你知道吗?

天方同学发邮件推荐一个视频给我,原网址在这里,下面是youtube上的新版本。



里面的数据对老美来说很密切,对我们呢?我想有几个问题值得考虑:

1. 信息过度,如何选择。
2. 竞争力的加剧,带来的危机意识。
3. 知识的淘汰加快,那只有优先学习基础的、恒常的知识。
4. 电脑速度的级数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,应该包括人对它的过度依赖。

除了这些,我觉得开始收集资料来制作视频的人,确实是很务实的。

2009年3月13日

弗兰克《活出意义来》



弗兰克的《活出意义来》算是我读的第二本心理学著作,(如果我这次阅读历程能更集中在心理学上的话),它是一本小书,半本讲的作者对集中营生活的回忆,后面是对其心理学理论的简单阐释。

上一本《影响力》讲社会心理学,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是“意义治疗法”的创始人,他关注的是心理疗法,也是心理学第三学派的代表者。

意义治疗法认为追求生命的意义是人的最基本的动机,即一种“求意义的意志(a will to meaning)”。人不应该去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,他自己才是被询问的对象,意即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,这种责任感是人存在的本质。弗兰克认为,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而非自我实现。作者在二战集中营里经历的非人的苦难,促使他支撑下来的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:对爱的渴望。

弗兰克认为可以从三种方法发现生命的意义:(1)创造、工作,(2)体验价值(比如爱),(3)受苦。

对心理学的理论知之甚少,但在我看来,至少这本书以作者的经历告诉世人,在苦难中如何找寻希望。这对于很多失去生活意义的人,或者某些穷极无聊的时候,会有所帮助。

延伸阅读:
意义治疗_百度百科

《影响力》阅读笔记



据说社科版比人大版好,我看的pdf是前者。五星。

2009年3月9日

二月杂记

一、单位信息化考核,要求四十岁以下每分钟要打三十字,我的速度是四十几。看来,不聊天打字速度下降了不少。

二、最近梦多,早上醒了经常和妻讨论梦境,然早饭后必定忘光。昨天梦到三重圈套的推理、恐怖故事,似乎有点小说的苗头。

三、妻理发,价三十,且需乘车十余里。吾在单位楼下剃头,五元。计之,妻为吾六倍有余。

四、开会,领导讲一笑话云:一领导许诺下班接女儿,女儿画一乌龟为凭,言若司机来接以此为信物。领导会后寻女儿所画之乌龟不见,急,遂自绘王八一只,交司机。司机持往,女儿辨之曰:此龟非吾龟!不肯从司机回家。领导闻讯,只得亲往。